- 姚双云;瞿如婷;
话语延伸作为话轮交替机制中的话轮后续手段,其主要功能是让说话人在可能的话轮转换位置上继续保持发言权。该现象在交际互动中具有跨语言普遍性。本文通过对英语与汉语话语延伸现象的对比研究发现,两种语言的话语延伸类型大致相同,但各类型的涵盖范围和使用频率迥异。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英语属于“左中心语”而汉语属于“右中心语”,同时汉语口语还具备特有的“可断可连”的结构形式特点。基于汉语的相关事实,本文对话语延伸现象的跨语言对比框架作了进一步完善。
2025年03期 v.57 336-349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250K] [下载次数:375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60 ] - 何伟;
通过回顾19世纪和21世纪的语言有机观研究,以及20世纪下半叶以来复杂性科学思想对语言本质研究的影响,本文强调语言兼具生物自然属性和社会文化属性的观点,丰富了对语言作为一个有机符号系统的内涵的认识。在此基础上,本文提出有机观下的语言总体描写原则,即有机范畴化原则:具体到形式层的描写,为有机结构准则、有机级阶准则等;具体到语义层的描写,为有机类型准则等。有机范畴化原则在语言描写中能够昭示语言规律的多样性。
2025年03期 v.57 350-362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185K] [下载次数:121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29 ] - 詹宏伟;
判断一个假拟的构式能否确立,需要有一定的依据。在以往的研究中,依据有的来自内省式的语义辨析,有的来自语料和量化数据。这些依据的共同逻辑是:一个确立的构式具有自身的句法语义独特性。本文探讨如何把内嵌能产性作为词法构式确立的依据,通过分析某构词过程在假拟的词法构式内部和外部的能产性,对比两者有无差别;如果有差别,就可以确立该词法构式。本文以英语中假拟的词法构式[N_1+N_2-ed]为例,从COHA语料库中提取每个词族的词频分布表,运用R语言的工具包{zipfR}建构齐普夫分布模型,用外推法测算复合词“N_1+N_2”的能产性指标,通过比较发现“N_1+N_2”的能产性在[N_1+N_2-ed]构式内与构式外有显著差别,从而断定[N_1+N_2-ed]词法构式的确立。本研究的方法和结论对词法能产性和构式形态学研究有一定的启示。
2025年03期 v.57 363-375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390K] [下载次数:144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22 ] - 薛兵;
内嵌含义对经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提出了重大挑战,受到学界广泛热议。与早期语法或语用单一视角的解释相比,近期关于内嵌含义的语法-语用互动统合解释方案呈现出明显优势,但仍未彻底解决内嵌含义难题。本研究构建基于语法-语用互动的构式话语意义分析模型,并据此提出内嵌含义阐释新方案:关于其生成机制,通过对经典格赖斯模式进行宽松化处理,将会话含义的触发单位从句子层面的所言调整为不同层级的话语,即可解释内嵌含义的生成过程;关于其识解机制,内嵌含义构成所在层级构式话语意义的一部分,是不确定性话语意义与语用推论相互作用的结果。
2025年03期 v.57 376-387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272K] [下载次数:101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24 ] - 张黎;张闻;
本文是对金立鑫(2024)的学术回应。我们认为,不同语言句法形态的形成都有其理据,有其语义基础,而这种语义基础的核心就是具有普适性的意合机制。另一方面,不同语言的语义理据可以存在差异,这表现为语言认知类型学所决定的各种语言在句法上的多样性。可以说,意合是人类语言最基本的机制,但在句法表达上,人类语言又会呈现出多样性。对于汉语来说,“一音一义”原则是汉语意合机制的句法基础。
2025年03期 v.57 388-399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165K] [下载次数:183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35 ]